自去年10月份最新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修正案通过,发展中国家对于削减HFCs 并逐步淘汰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应用天然制冷剂愈发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今天, 小编就再次深度剖析氨作为制冷剂的一些优势。
氨(Ammonia,NH3)——一种最常见、最易取的、廉价的无机化合物,作为制冷剂(R717)应用于制冷空调领域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也是目前全世界大型制冷系统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中压中温制冷剂。
1. 氨的消耗臭氧潜能值ODP和使全球变暖潜能值GWP均为零。从ODP、GWP这两项指标而言,氨应该说是一种于臭氧层无损,又无温室效应的较完美的“绿色”制冷剂。
2.氨的蒸发潜热大,单位质量制冷量、单位容积制冷量均大。也就是说,其COP值大。因此,它是一种节能的制冷剂。
3. 氨的来源广泛,价格低,氨压缩制冷机的制造经验成熟,制造成本低。使用氨为制冷剂的机组作为工业和空调的冷源是能节省一次投资和运行费用.
4.从利用余热出发,只有氨水吸收式制冷机可以制取0℃以下冷量。这是目前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无法达到的唯一方式。
6. 氨的传热系数大,氨与润滑油无互溶性,氨油分离非常容易。这对于蒸发器冷凝器而言,可以设计得更为紧凑。而且不会像氟利昂那样,因制冷剂溶有较多的润滑油而使制冷量减少和造成蒸发器液面波动。
7. 氨易溶于水,紧急排氨时,可用水冲,变成氨水排出。此外,氨中允许的含水量为0 2%以下,即使有水存在,由于与氨生成NH4OH,呈液体状存在,不会像氟利昂那样,形成“冰塞”。而且,浓氨水在蒸发器中,仍能蒸发制冷。只是在蒸发过程中,蒸发温度会变化和上升。含水10%,蒸发温度约上升0.3℃。因此,氨制冷的管路系统的干燥要求不如氟利昂那样严格。
8. 氨泄漏时,容易发现。氨的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令人生畏,限制了它的应用限制范围。但从另一角度看,即使有很少量的泄漏,也容易察觉到,可及时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出现重大事故。
氨是一种公认的优良的制冷剂,尤其在当前,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用氨能够达到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能源的目的,应该扩大其应用领域。我们一定要采用“战略上藐视”而“战术上重视”的思想,克服恐惧心理,对其所存在的毒性和可燃可爆问题,认真地采取比较有效的措施解决。
采用自动化控制元件可对制冷系统的温度、压力、液位水平进行精准的控制与调节,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能够使制冷系统在最经济的工况下运行,这已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解决方案。
降低氨充注量对于氨制冷系统的设计显然也是一个比较明朗的方向,在这方面近年来也有了诸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和诸多成功案例。
2023年5月10日——全球领先的能效解决方案供应商丹佛斯宣布其位于天津武清的全球制冷研发测试中心于今天正式启用。
2023年5月8日,全球领先的能效解决方案供应商丹佛斯同浙江海盐县政府举行签约仪式,宣布双方将合作真正开始启动丹佛斯海盐第二园区的建设。
丹佛斯冷冻冷藏领域的供应商、工程商、计算机显示终端能从中获得什么红利?作为探路者的丹佛斯,又能为行业带来什么新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