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怎样的兵,能遭到习主席的接见?是一个怎样的兵,能在建军节之际遭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央广、央视等22家重量级媒体的会集采访?
被评为“三军备战标兵个人”,被中宣部颁发“最美新时代革新武士”称谓,这位昭通籍的兵士究竟做了什么?
吴勇,昭阳区人,1988年10月出世,2006年12月入伍,党员,联勤保证部队某输油管线团班长,四级军士长军衔。入伍13年来,先后参与“彝良9.07抗震救灾” “补给举动—2015”联合演习以及三军管线部队整建制跨区轮训等重大使命。
2019年1月,被评为“三军备战标兵个人”,作为联勤保证部队仅有受赞誉代表,在军事作业会议举行期间遭到习主席的亲热接见。2019年7月,中心宣传部颁发“最美新时代革新武士”称谓。
7月31日至8月1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心人民广播电台、中心电视台等22家中心省市级媒体记者来到我国人民联勤保证部队某输油管线团,对吴勇进行会集采访报导。
媒体采访团先后参与了媒体见面会,观赏了团史馆和户外驻训场所,观看了武器配备展现、吴勇先进事迹专题片和演示科目等。并深化到吴勇地点部队,对他的战友、家人等进行深度采访,并将从他的戎行日子、日常作业等方面以更多的视角进行多维度的报导。
我国军视网编导曹正:“这次来采访吴勇有两个感触,第一个是震慑,第二个是受教育。从震慑来说呢,咱们平常采访过许多特战队员或许一线的官兵,了解他们日常练习的时分十分辛苦,一向不了解联勤保证部队这些人,特别管线兵的日常练习。通过这次采访,我深入领会到了以吴勇为代表的管线兵日常练习的辛苦,今日韶关的气温也达到了37度,我的上衣现已悉数湿透了,像这种高温气候的日常练习,仅仅他们的冰山一角,其实他们还有许多类似于这样的练习,比方高原抗寒练习等等,这就为了呼应习主席的能交兵、打胜仗召唤,更好的习惯杂乱环境下的作战使命需求。第二个便是受教育,通过近距离采访吴勇,咱们能深入感遭到他身上出现出来的优异品质,以及以他为代表的新时代革新武士身上一切的共同点,不仅是全体官兵学习的典范,更是咱们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
南方都市报张珊珊:“我第一次做军事方面的报导,第一次来触摸官兵这样一个集体,一般咱们在网上看到吴勇这个形象,就会意生敬畏,可是今日第一次触摸下来,我是觉得他这个人仍是很朴素很低沉很结壮的,所以我期望这一次的采访报导活动能通过他能够向受众传达更多的关于管线兵的日子,真实的主意,传递一些正能量的东西。”
在昨夜央视播出的《闪亮的姓名 最美新时代革新武士发布典礼》上,吴勇再次登上央视:
▲ 1月4日,军事作业会议期间,习主席接见“三军备战标兵个人”——昭通人、联勤保证部队某输油管线团四级军士长吴勇
一名士官,手握钢索,脚踩管线,向悬挂在峡谷上的管线“漏油点”困难移动。一阵暴风吹过,管线有些晃动,下面则是几十米的深渊。士官神态自若,眼皮都不眨。
山火连烧7天,前方公里,烟雾笼罩着整个城区。第一个冲进熊熊烈火的,仍是这名士官。
这名士官是谁?为何如此胆大?某输油管线团管线一队的官兵们骄傲地伸出大拇指:“他是咱们的战友——吴勇!”
2006年入伍,在被选取士官后的第一周就当上了班长,成为田野战输油管线次被大队赞誉为优异员、2次被评为“爱军精武标兵”;2018年被西部战区赞誉为某项使命练兵备战个人……
2015年,大队第一次去西藏驻训。演训在即,没想到输油泵漏水趴窝,修补工查看后断定是某精细部件的机械密封出了问题。
曩昔在运用输油泵等配备时,管线官兵担任配备操作和根本修补保养,触及精细部件的毛病必须由厂家派人来修补。
厂家派人来修,时刻必定来不及。轻率开工,可能会导致更大毛病。就在咱们犯难之时,吴勇自动站了出来。
“他带着咱们咱们一同寻觅处理方案。”2014年入伍的士官董尧说,查阅出厂阐明、研讨作业原理、上网查资料,从克己拆开用具到探索拆开再到替换部件后的拼装,每一步都重复试着来。
“咱们从上午忙到天亮,总算处理了问题。回到单位,他又把这项修补技能教授给其他司泵员、泵站长!”司泵员马炳坤说。
建立输油管线时,门桥大多数都用在穿越公路架桥,是最常用的器械。吴勇带领人员研讨了一周,总算用队里的短管器件架起了更安定的门桥。之后,门桥新架法还作为一个练习课目被推行。
战友们说,遇到难题挺身而出,自己把握了技能又不藏着掖着,这样的班长怎能让人不爱戴?
“他教会咱们许多,不仅在技能上,在做人干事上也都予以引导。”2016年入伍的兵士宋渝刚说,有次和家里人闹矛盾,心境欠好。吴勇像大哥哥相同陪他谈天、劝导他一个多小时,把他孩子气的固执说通了,“我当场就给爸爸妈妈打电话道了歉”。
一次组训中,昨日用着还好好的配备,开机时泵机却无法发动。吴勇让司泵员们当即排查毛病。通过排查挑选,他们总算找到了问题地点——气路阀损坏了。过后才知道,原来是吴勇提早设置了毛病。
一次,部队外出执行使命。当地涵洞多、长且狭隘,吴勇用抛弃油桶创造制造滚筒设备,帮忙管线穿越涵洞。
“当地天冷风沙大,每天早上要凿开厚厚的冰才干取水洗脸,热水供给缺乏。”士官王林兵回忆说,焊接滚筒设备的吴勇为了不耽搁进展,一连忙乎好几天。尽管眼睛在焊条电光影响下红肿着经常流泪,但他还坚持焊了个简易热水器和几个烤火盆。
在10多年的军旅生计里,吴勇身兼数职,用自己所长服务部队,用实际举动践行了“我是革新一块砖,哪里需求往哪搬”的精力。
有一次,队里的运输车水箱调节阀出了问题,修车师傅查看后以为不影响正常运用,也不肯修补这种工序费事的小妨碍。
吴勇带人一同把仪表盘、方向盘等都拆下来,去汽修城买了相应配件,又一件件装回去。“拆完后,整个车就像康复了未出厂容貌。”马炳坤说,吴勇是那种有作业一定要完结,有问题一定要揣摩着处理的人,对部队配备很珍惜。
吴勇与妻子相恋10多载,婚后妻子在老家照料白叟。“从恋爱起她就知道我的作业性质,有过抱怨也很了解我。”
可是,孩子出世那天,吴勇由于参与驻训回不去,惹妻子伤了心。“使命完毕回到家里,我就天天在家煮饭照料她。”吴勇摸着后脑勺羞涩地说,“做了一个月的饭,妻子气也消了。”
吴勇是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洒渔镇弓河村人,现在我国人民联勤保证部队某输油管线团执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