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二醇是无色无臭、有甜味液体,对动物有低毒性,乙二醇能与水、丙酮互溶,但在醚类中溶解度较小,用作溶剂、防冻剂以及合成涤纶的原料。
化学工业在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主体地位,化学工业涉及炼油、冶金、能源、环境、医药、煤化工和轻工等多个分支,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工业、农业、人民生活等各领域,在国民经济产业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0年以来,我国化工行业基本的产品产量及消费量保持整体较快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我国硫酸、烧碱、乙烯产量分别为8935.7万吨、3464.4万吨、2052.3万吨,分别较2010年增长13.82%、66.02%和44.64%。,未来,随着我们国家化工产业的不断调整和升级,化工产品结构将逐步优化,行业供需格局有望持续改善。
伴随着多家企业的乙二醇生产装置的建成投产,近年来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能力稳步增长,2019年中国乙二醇产能达1076万吨,产量达739万吨。
2017-2020年,华东、华南地区乙二醇主流价呈下降趋势,其中华东地区二乙醇主流价从最高价8475元/吨下跌到2890元/吨;华南地区二乙醇主流价从最高价8350元/吨下跌到3100元/吨。截至2020年5月1日,华东地区、华南地区二乙醇主流价分别为3265元/吨、3325元/吨。
近年来我国乙二醇表观需求量呈现逐步增长态势,截至2019年中国乙二醇表观需求量达1733万吨,由于乙二醇需求量较大,国内生产量满足不了下业需求,需依赖进口,2019年乙二醇进口量达995万吨。2020年1-3月乙二醇进口数量为280万吨,比2019年同期增长7.5%。
项目建成后,将减少国内市场对进口乙二醇的依赖,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较好,经济效益凸显。
目前生产乙二醇有多种生产的基本工艺,大致可分为乙烯制和煤基合成气草酸酯制,前者根据乙烯来源的不同又可大致分为石脑油裂解制乙烯、乙烷裂解制乙烯(石油伴生气、页岩气)和煤制甲醇制乙烯。以石脑油生产乙二醇路线技术最为成熟,且符合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已对炼油化工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推进炼油业务由“燃料型”向“材料型”转变的现状。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制订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南》指出,“十三五”期间,行业将力争实现六大发展目标。经济总量平稳增长,全行业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在7%左右,到2020年达到18.4万亿元;调结构取得重大进展,化工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占比显著提升,产品精细化率有较大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初步形成,万元增加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均显著下降,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得到一定效果遏制。此外,明显地增强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品牌质量稳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简称:吉林化工园区)于2008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规划面积59.8平方公里,享受省级开发区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园区针对项目还可提供对应的支持政策。
吉林化工园区所在区域是中国化工产业诞生地和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包括石油化学工业、合成材料、精细化工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化工产业体系,区内现有各类化工企业200余家,主要化工产品有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精细化工产品、生物化工产品等,其中生产规模较大、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产品60余种,主要为丙烯腈、乙醇、ABS、苯乙烯、丁苯橡胶、环氧乙烷等。园区内拥有以中油吉林石化公司为代表的大规模的公司或集团40余家。中油吉林石化公司每年原油加工能力100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85万吨,是全国唯一的乙丙橡胶生产厂商,主要炼化产品115种,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等5套装置生产能力位居全国第一。这些宝贵资源,也为园区的产业延伸和壮大提供了强大动力。为全力加速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发展质变,园区充分的发挥自身在区域内独有的产业基础优势和循环示范优势,着力引进国际战略合作主体。通过积极争取,已吸引到德固赛、林德等世界五百强公司入驻,与中油石化、吉神等顶级国内化工企业合作,共同推进30万吨环氧丙烷产业链项目,园区同步配套公用工程建设项目,全部项目投资近百亿元,于2012年4月开工启动,全部投产后可实现产值300亿元。该项目创造了区域内一次性引进整条产业链的先河,也标志着吉林化工园区迈出了国际化合作的坚实步伐。
此外,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已启动了转型升级项目,总投资249亿元,推进炼油业务由“燃料型”向“材料型”转变。
吉林市,位居东北亚地理中心,是2009年12月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直接腹地和重要结点,南接沈阳,北通哈尔滨,西靠内蒙古,东临朝鲜,已开通的吉林内陆港与辽宁大连港实现“无缝对接”,辐射范围不仅包括东北,还可通达中国内陆,远及日本、俄罗斯、韩国、朝鲜等国家。吉林龙嘉国际机场和即将启用的吉林机场,长珲、沈哈高速公路,长珲城际快速铁路,沈哈复线铁路,连接外县(市)的一小时经济圈,构成了吉林市四通八达、快捷便利的立体交通网络。
吉林化工园区已经集聚了中高级技术人才3.8万人,技术工人10余万人。此外,在国企预退、企业并轨改造等过程中,区域内还储备了大量有技术、有经验的化工从业人员,能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技术和人力支撑。同时,域内现有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1家省级科研机构,研发实力丰沛雄厚,中油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设计院等科研单位在化工科研和设计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项目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生产车间、原料库房、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拟购置生产设备95台(套)。
本项目总投资为75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6250万元,流动资金18750万元。
项目达产后,年出售的收益89000万元,利润17738.39万元,投资回收期7.78年(税后,含建设期3年),投资利润率23.65%。
该项目主要依托吉林地区石化产业,建设高的附加价值、低能耗、低污染化工助剂的精细化工产业,从而使吉林地区的化工产品更具规模与竞争力;将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带动下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带动本地就业,为地方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也为吉林市支柱产业进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吉林化工园区于2008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规划面积39.8平方公里,享受省级开发区管理权限。作为国内首家以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命名的园区,园区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碳纤维产业化基地,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ABS生产基地,诞生了共和国第一套丙烯腈、第一套甲基丙烯酸甲酯装置,三元乙丙橡胶填补了国内空白,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醇醚、丁/辛醇等生产力居全国前三。
园区坚持“资源共享、行业一体、布局优化、物流先进、安全环保”的理念,充分的发挥域内原料优势和产业优势,着力与国内外化工企业组织深度合作,成功促成德国赢创、林德等国际化工领军企业与中油吉化、吉林神华的合作,共同建设30万吨环氧丙烷产业链项目,开创了区域内一次性引进国际化全产业链项目的先河。域内逐步形成了石油化学工业、合成材料、精细化工等完整产业体系,生产规模较大、占有相当市场占有率的化工产品达60余种,年原油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85万吨,园区在基础原料、产业配套和专业方面技术方面优势显著,项目集聚、产业衍生能力强大。
通过不懈努力,园区先后荣膺中国化学工业长吉图产业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等多项国家级荣誉,2017年又先后获得中国化工园区20强、中国十佳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园区称号。